宝宝嫩滑的皮肤,总是让人忍不住亲亲摸摸。
但春夏交替的时候,忽然有一天,娇嫩的小脸儿变得粗糙,摸着沙沙的手感,这是怎么了?
为啥宝宝春季皮肤总是出问题?
淹脖子、痱子、尿布疹、蚊子包……这些皮肤问题要如何护理和避免呢?
01春季皮肤总出状况?
春季温度升高,万物复苏,宝宝的皮肤问题也随之而来。
天气转暖后宝宝开始户外活动,在户外玩耍时自然增加了和花粉、蚊虫、细菌、紫外线等接触的机会,这些因素都极易引起皮肤问题。
图片
02尿布疹
大多数宝宝都会有尿布疹的情况,尤其是春夏季,稍有刺激就可能引起皮肤发炎长出红疹。
轻度尿布疹,皮肤凸起轻度红斑,无需用药,清洗小屁屁后涂上含氧化锌护臀霜护理即可。
如超3天未改善,并出现成片红斑、红斑上有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或糜烂渗液、浅溃疡、脓疱等中重度尿布疹。建议去正规医疗机构寻医问诊。
图片
03淹脖子
婴儿皮肤褶皱处糜烂俗称“淹脖子”,也叫摩擦红斑、擦烂红斑、间擦疹。
主要由于宝宝部分皮肤褶皱处,溢奶、汗液等液体的长期浸渍、摩擦而出现出疹、红斑、糜烂。
出现淹脖子,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就是太胖和太热。
轻微的淹脖子,仅局部用清水洗净,晾干后外用5%鞣酸软膏、40%氧化锌油,加速患处干燥及表皮再生。
如淹脖子比较严重,可局部涂抹派瑞松每日两次,连续一周外用。
图片
04痱子
温度增高,汗液淤积在皮肤表面未蒸发,角质层受浸泡而肿胀,汗腺导管变窄或受阻,周围组织受刺激,就会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痱子。
痱子不太严重时,无需用药。
痱子感到痒,皮肤无破损,可涂炉甘石洗剂止痒。
如果痱子破了,就不能用炉甘石洗剂了。可用冷毛巾给孩子凉敷一下,每次几分钟,可以一天多敷几次。
如果已发展成脓痱,或破溃出水,为防止进一步感染,建议及时就医,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图片
05晒伤
宝宝被阳光灼伤后,可能造成皮肤发红、发烫、并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水疱、发热、发冷、头疼及全身不适等生病的症状。
如果灼伤仅皮肤发红、发烫、伴有疼痛,可用一条凉毛巾敷在被灼伤的区域。
如果宝宝灼伤严重,出现水疱、发热、冷战、疼痛及全身不适,应就医治疗。
图片
06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发病后手、足、口腔等部位会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因此被称为手足口病。
春夏季环境湿热,手足口病高发,一般会引起宝宝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有些宝宝斑丘疹还会有疼痛表现。
家长护理时,饮食营养且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6月龄以上宝宝多喝水。
日常加强口腔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多注意休息等,家庭中同时要注意清洁杀菌。
目前接种肠道病毒71型疫苗(手足口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最经济,有效措施。
建议6个月~5岁的孩子接种EV71疫苗。
图片
07摩擦性胎藓样疹
摩擦性胎藓样疹俗称沙土皮炎,是发生于手背、前臂、肘和膝部的丘疹性皮炎。婴幼儿常见皮肤病,多发于春夏两季。
丘疹细密成群,覆有少许细糠秕样鳞屑,时有胎藓化,一般为肤色,较重者可呈淡红色。
瘙痒因人而异或轻或重,无全身不适,少数宝宝皮疹可能波及躯干或足部。
图片
08荨麻疹
春夏季各种蜜蜂等昆虫增多,宝宝不小心被叮咬后很可能引起荨麻疹。
皮肤表面出现凸起的红色团状或条状皮疹,边缘没有脱皮并伴有瘙痒,就可能是荨麻疹。
荨麻疹像蚊子咬一样,可遍布全身也可在某个部位。
疹子只在皮肤某个区域出现,可能是接触过敏原造成(植物和肥皂是常见的过敏原);疹子已遍布全身,可能是摄入东西(食物或药物)引起。
口服抗组胺药可消除或减少荨麻疹的瘙痒,一般需要每4~6小时喂一次。
另外,冷敷皮肤瘙痒部位也有缓解作用。西替利嗪(仙特明)滴剂,可备用。
但当宝宝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喘鸣或吞咽困难时,一定要立即就诊治疗。
图片
09湿疹
急性湿疹可能出现发红的皮肤干燥、起皮,或有液体渗出。
轻度湿疹注意日常保湿,中重度湿疹的治疗首选外用弱激素药膏。
无论哪种湿疹,保湿都是基础,湿疹部位涂抹大量油性的护肤霜。
图片
章丘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