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位是不是明显感觉身上的“蚊子包”多了起来?痒痒的、红红的,规模挺大不说,一两个星期过去了还不见好?
到外面玩的时候,是不是还看见有些虫子虽然样子小小的,可杀伤力却大大的,被咬后别提有多痒了
大人都受不了的痒,孩子们肿么办?
国庆期间,外出游玩计划的爸妈要怎样预防这些令人抓狂的小虫子呢?
今天,鹿姐姐就跟大家聊聊小虫子的那些事儿。
--------------------------------------------
关于“痒”的QA:
Q:为啥有的蚊子包痒了一两个月都没好?奇痒难忍,一挠就出血,甚至还溃烂了?
A:蚊子的口器刺进人体皮肤,吸血时,它释放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它使血液更容易流到被叮咬处,以便吸到更多的血。但是痒的感觉并不是口器刺入或它释放的化学物质引起的。是因为我们人体免疫系统发现“敌人入侵”后,释出出一种称为组织胺的蛋白质,对抗蚊子唾液里的这些外来物质,是这种免疫反应引发了叮咬部位的过敏反应。当血液流向叮咬处以加速组织复原时,组织胺会造成叮咬处周围组织的肿胀。
Q:身上痒痒、红红的一大片,是起疹子了吗?
A:其实是丘疹性荨麻疹,是由小虫叮咬引起的。
丘疹性荨麻疹是啥?
丘疹性荨麻疹是夏秋交替季节一种很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丘疹性荨麻疹的皮肤损害多见于四肢、腰背部,为黄豆至花生米大小、纺锤形或圆形的红色风块,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中央有很小的咬痕,瘙痒比较剧烈,皮损顶端可以有小水疱,有时也会有大疱,抓破易引起继发感染。老的皮疹好转,新的皮疹不断涌现,新旧皮疹常同时存在。有时往往凭小水疱而误诊为水痘或疱疹。
啥原因?
最常见的病因便是昆虫叮咬。这里所说的昆虫包括很多种,如螨虫、臭虫、虱、蚊、狗疥虫等,而又以席子中的螨虫为最常见。
怎么治疗?
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比较简单,可以口服抗过敏药物,外用复方炉甘石洗剂、止痒药水、曲安奈德乳膏等收敛止痒药物。如果因搔抓引起继发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
Q:我和家人在同样的环境里,为什么只有我长,家人都没事?
A:其原因主要是个人的体质差异,有的人对昆虫叮咬不产生过敏反应,自然就不会发病。昆虫叮咬皮肤后注入毒液,使对这些物质敏感的人产生病变,这是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首次被叮咬不会起反应,致敏期3至7天,此时再受叮咬则促使皮疹发生,而也有人被反复叮咬后可以产生脱敏作用,不再发病。
Q:“为什么有些人被蚊子咬了,包块特别大?有些人一会儿就退了?
A:有两个原因,要么这个人是过敏体质,对蚊子的唾液特别敏感;要么是我们到了新的环境,对这里的蚊子不太熟悉,没有碰到过这些新的蚊子的唾液,过敏反应也会特别大。
--------------------------------------------
为什么是秋天?
天气多雨,空气湿度大的时候,虫子繁殖会比较快。
拿蚊子来说:
立秋后,昼夜温差大,蚊子为了活的时间长一点、产卵机会多一点,它会比夏天更卖力飞进相对暖和的室内。为了活下去,更为了下一代,秋天的蚊子比夏天更需要血液。从这点来说,入秋的蚊子,吸血比夏天更丧心病狂,被蚊子咬过留下的包也可能更大。
从人的角度来说:
秋初季节,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多数人喜欢在傍晚时分到花园草地散步,这时也有可能会被叮咬。
--------------------------------------------
哪些虫子你不得不防?
蠓
这种小虫子,大家应该都看到过,它们在野外成群飞舞,从它们中间穿过,还会撞在脸上。它和蚊子一样,也会吸人血,传播病毒。蠓主要孳生在潮湿松软的土壤、水塘、树洞、沼泽、污水沟等处,居民家里不太看得到,它最适合繁殖的气温在27℃-29℃。
和夏天的蚊子相比,被蠓叮咬后,人更容易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比如皮肤丘疹、奇痒难忍和继发感染,挠破之后还会引起大片的溃疡。这跟蠓的生活习性有关,人被蠓叮咬机会比较少,更容易过敏。
防虫秘笈:
被蠓咬后,应以消炎、止痒、防治继发感染为原则。
1.立即措施 当被蠓叮咬后,立即用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溶液或氨水外搽,可大大减轻局部反应的程度。
2.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可外搽各种止痒剂,如樟脑、薄荷脑、石炭酸乙醇溶液或洗剂;亦可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当大批人员被叮咬时,可用热水浸泡。有水疱者可用2%甲紫液涂搽,以防止继发感染。有继发感染时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煎汁外搽。
3.慢性期 该期治疗较困难,可选用手术切除、X线照射、电灼、激光、冷冻等疗法。亦可采用结节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每周1次,一般2~4次可治愈。选用肤疾宁贴膏或皮炎灵膏外贴亦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
蜱虫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蜱虫平常约有绿豆黄豆大小,在吸血之后会变得更大,并不难发现。它本身并不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但因为它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有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如果携带有这些病菌的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甚至死亡。
防虫秘笈:
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虱子
有三种虱子影响人类:头虱、体虱和阴虱。
虱子吸附在皮肤上,它们都靠吮吸人的血液生存,并通过人之间的亲密接触或共用衣物传播。被它叮咬后会引起轻微皮肤过敏性反应。“回归热”(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周期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肿大和出血倾向)是靠它传播,虱子咬人后,被咬部位很痒,人在用力抓痒时,会把虱子挤破,它体液内的病原体随抓痒而带入被咬的伤口,人们就此得病。
防虫秘笈:
如果我们常用热水肥皂洗澡,并时常换衣服,注意环境卫生,身上就不会长虱子。如已长有虱子,可以用药杀死。有虱子的衣服可用开水煮。毛发内有虱子就要把毛发剃去。
--------------------------------------------
跳蚤
跳蚤成虫常生活在哺乳类动物身上,少数在鸟类。所以家中宠物如果不干净,就会有跳蚤出现。有些跳蚤(比如鼠蚤)能够传染疾病,地方性斑疹伤寒和鼠疫就跟它们有关系。对于过敏性人群,跳蚤咬后可能导致一些皮肤病的发生,如季节性湿疹。
防虫秘笈:
1.如果被咬了,可以涂些花露水、风油精或肥皂都有止痒消炎效果。
2.如果你养了宠物则首先需要做好宠物的卫生。如果遇到猫狗之类最好离它远点。
3.注意家里的卫生。还可以在墙边喷些消毒药水。喷之前注意看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4.贴身衣物拿去煮,大件衣物、席子用开水烫;然后再阳光下暴晒。
--------------------------------------------
螨虫
疥疮是小螨虫在皮肤外层挖的坑,它带来的瘙痒几乎让人无法忍受,但是螨虫并不携带任何传染性疾病。只有与患了疥疮的人接触一段时间才可能被染上螨虫。再经过6至8周后才会感觉瘙痒。
治疗方法:
使用含有苯甲酸苄、马拉硫磷或西维因的杀虫洗液。
--------------------------------------------
恙虫:
这种小虫滋生在地势比较低洼、潮湿和杂草丛生的地方,也会寄生在家鼠、鸟类、爬行和两栖类动物身上,家猫、家兔亦常见。所以,在草地上除草、玩耍的时候,就有可能受到恙螨的叮咬。
被恙螨叮咬后,患处的皮肤表面常出现一个或几个不痒的红色小丘疹,之后会演变成水疱,等水疱溃破坏死,几天后溃破的地方出现边缘隆起、外围红晕的溃疡,再过1-2天后中央结成黑痂,此即为临床上所说的“焦痂”。除了这个典型特征外,在病人发热的第2-6天,可出现大小不一的暗红色斑或突出于皮肤表面的丘疹,多数分布于胸、腹、背部、四肢及面部,这些继发的皮疹可称为恙虫疹,没有瘙痒,经过3-12天后,逐渐消退。大约50%的患者出现高热、四肢酸痛、头痛、头晕、食欲差、全身淋巴结肿大等全身性症状。
防虫秘笈:
如果病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引发多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专家建议,游玩尽量少到羌虫潜伏的乡间草丛和城市的公园草坪里去,如果不可避免,记得涂上驱蚊药,穿有袖子的衣服,以防蚊虫叮咬,同时最好不要坐在草地上。发现焦痂或出现持续高烧不退,要及时就医。
--------------------------------------------
蚊子
蚊子在哪儿鹿姐姐就不说了,就说下蚊子容易引起的疾病吧~
登革热是一种由过滤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征包括三至五日的高烧、严重头痛、肌肉及关节痛、眼窝后疼痛、恶心、呕吐及出疹,发烧期间随时可能出现牙肉和鼻孔出血。儿童发病时通常情况较成人为轻。潜伏期为三至十四天。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偶然病者会恶化至登革出血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及引至死亡。前往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旅游人士会有机会染上这种疾病。疫症通常在雨季或雨季刚结束时出现。
登革热病毒是由斑蚊所传播的。斑蚊喜欢在日间叮人,尤其是日出后两小时及日落前数小时。如果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6-7天)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不过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防虫秘笈:
目前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因此,最佳的预防方法就是避免给蚊子叮咬。外出时可穿长袖子的衬衫和裤子;住有空调或装有防蚊网的地方;外露的皮肤搽上驱蚊剂;如果旅行者要前往有疟疾的山林地区,那么应携带蚊帐和将氯菊酯喷在衣服或蚊帐以增加保护。
--------------------------------------------
隐翅虫:
隐翅虫是一种黑色小飞虫,头黑色胸橘黄色。白天栖居潮湿的草地等处,有趋光性,多在夜间向有灯光处飞行。该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为一种类似于强盐酸性质的毒汁(PH=2-3),夜间飞进房间落在皮肤上叮咬皮肤或虫体受压时可释放出毒液,引起皮炎。
隐翅虫皮炎多见于夏秋季,雨后闷热天气尤多。典型皮损为早晨起床后突然发现的条状或斑片状水肿性红斑、丘疹或水疱、脓疱,单条或多条状,长短和方向不一,状如鞭子抽打样,局部有瘙痒、灼热及刺痛感,附近淋巴结可肿大。
防虫秘笈:
被隐翅虫咬伤后,可立即用小苏打片20片溶于水中或肥皂水清洗患部来中和酸性毒汁,红肿处可外涂炉甘石洗剂。如果症状严重或短期医院皮肤科就诊。目前是隐翅虫皮炎高发期,预防工作应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夜间关好门窗,减少照明时间及照明亮度,防虫入室。户外游玩暴露皮肤时,可对暴露皮肤部位涂药物或及时驱赶(这种昆虫易驱赶),少拍打,避免隐翅虫体被打死时体内酸性毒汁直接侵袭皮肤。
--------------------------------------------
这些防虫秘笈,你都get了吗?
总的来说,就是要记住以下四点!
1.室内保持通风干燥,勤晒被褥。席子经常拍打、晾晒,容易过敏者少用草席,最好选择竹席、藤席、麻席,席子的储存环境要干燥卫生。床垫、沙发、地毯也要经常拍打或吸尘处理。
2.应尽量避免在昆虫比较多的花丛、草坪、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裸露的皮肤也可涂抹一些驱蚊液。
3.家里如果有宠物,应经常保持卫生和除虫,在宠物栖息处可以喷洒一些杀虫剂。
4.环境处理也很重要,尤其在农村,清除屋前屋后杂草,清理禽畜圈舍,保持畜舍干燥,搞好卫生可有效预防昆虫的孳生。潮湿的墙壁、地面、裂缝可撒生石灰,或喷洒杀虫剂,灭鼠的同时也要进行杀虫处理。
5.涂肥皂水或许作用。因为蚊虫的毒素是酸性的,而肥皂含有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这种脂肪酸钠盐水解后显碱性,可与蚊子的毒素中和,能一定程度消除痛痒。但最好刚被叮咬就要涂上,等到已经痒了,就没用了,因为痒不是蚊子的毒素产生的。
编辑/制作:吴晓彤董箫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