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林妙可在微博晒出被虫子咬过、满是红肿的脚踝,称拍电影过程中,竹林里有一些毒虫,虽不停抹药,但是依然被咬许多,网友纷纷留言:“好心疼”、“这画面我还真不敢看”、“看着都好痒”。
小编为林妙可的勇敢点赞。妙可拍戏的环境艰苦,山林里的毒虫,我们一般接触不到,但是夏天就要到了,生活在城市或周边的人们,会受哪些常见毒虫的侵扰?被咬后应该怎么处理应对?小编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毒隐翅虫??隐翅虫有点像没有翅膀的大蚂蚁,故名“隐翅虫”。隐翅虫喜好栖息在水田、草地及树林中,具有明显的趋光性。这种虫以小型昆虫、植物花粉、腐烂的有机质为食,也经常捕食稻田中的害虫,一般不传播传染病。隐翅虫种类非常多,部分体内有毒液而对人有威胁,但并不致命。
毒隐翅虫体外没有毒腺,一般只有带毒的隐翅虫落到人体皮肤上,被压迫或击碎时,虫体内强酸毒素接触到人的表皮,才会灼烧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所以万一该虫在皮肤上停留,切忌猛力拍打压碎虫体,只需将其吹走即可。如已经接触到虫体毒素,应立即用肥皂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溶液清洗皮肤;在皮损处涂薄荷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油,然后就医。
隐翅虫害怕“风油精”,可见外出常备中国特产“风油精”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风油精不宜直接涂擦创面,且孕妇、三岁以下儿童、对该药物过敏者不要使用。
???????蜱虫?????????蜱虫咬人时常发生,医生表示每年4到10月都是蜱虫的活跃期,在树林中晨练、户外游玩时都要加以注意。蜱虫身上携带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它会将自己的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吸血,同时分泌有害物质。若不及时取出,轻者引发皮肤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去野外时可涂抹驱蚊水,尽量避免在草地上坐卧。一但发现身上有蜱虫,千万不要硬拽,因为蜱虫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体内。可以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取出,不要用水清洗或用手触摸,如发生高烧等症状,应尽快就医。蜱虫咬伤后,可能会有一到两周的潜伏期,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仍需进一步观察治疗。
?蜂???一般常见的蜂有蜜蜂和马蜂,它们都有尾刺,蜂螫人是靠尾刺把毒液注入人体,只有蜜蜂螫人后把尾刺留在人体内,其他蜂螫人后将尾刺收回。如被蜜蜂螫,可用镊子、针尖挑出尾刺,避免挤压伤口。蜜蜂毒液呈酸性,可用弱碱性溶液,如肥皂水、小苏打水清洗伤口。
蜜蜂
而马蜂的毒液呈碱性,可用弱酸性液体,如食醋或母乳涂擦患部,清洗伤口。然后及时就医。
马蜂
?蜈蚣???俗称“百脚虫”,害怕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活。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等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蜈蚣的毒液呈酸性,被蜈蚣咬伤后,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清洗,可以缓解疼痛,然后就医。蜈蚣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所以你不惹它,一般它不会惹你。
刺毛虫刺毛虫是刺蛾的幼虫,生活在各种树木、草地上。刺毛虫爬到人体皮肤上,其毒汁进入皮肤,会引起皮肤损害。受害部位皮肤发出大量黄豆大红色疹子,疹子中间有针头大水疱,患处皮肤有瘙痒、刺痛、灼热感。可用橡皮膏连续多粘几次,将患处毒毛拔尽,再用肥皂水或小苏打水冲洗,涂些唾液或风油精。
蝎子、毒蛇随着人类生存半径的增加,即便在农村,蝎子和毒蛇也已经不常见,如果在野外受到毒蛇和蝎子的螫咬,首先要立即坐下或卧下,减少活动,然后用绳子、鞋带、裤带之类的绑扎伤口的近心端,以免毒液向全身扩散。接着切开伤口,拔出毒牙或毒刺,吸出或挤出毒液后,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清洗伤口,快速就医。
未来科学家
青少年科普第一品牌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