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疾病荨麻诊的诊断和鉴别。今天一次性分享给大家。
1问:为什么每年换季都复发荨麻疹?
答:并不是每个病人换季都会发作,一般冬到春和夏到秋两季换季发作多,主要是春秋两季是过敏季节,同时冷热交替频繁,容易发生病毒感染,感染也易诱发荨麻疹发作。
2问:寒冷刺激荨麻疹怎么治疗,中医建议发汗不吃药控制,让发出来?
答:寒冷性荨麻疹,若是普通非家族性或冷球蛋白血症性的荨麻疹,以口服抗过敏药为主。发汗不是有效治疗手段,没有科学依据。
3问:男孩7岁,过敏性荨麻疹有一年了,经常晚上全身红疹,吃氯雷他定后消退。这种有什么好的用药和治疗方法吗?随着年龄增长会好吗?
答:儿童反复发作荨麻疹一年,属于慢性荨麻疹。7岁儿童可以口服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控制。目前口服氯雷他定能有效控制,那么就不用更换药物,控制后观察,一次服用能控制多久,就多久服用一次药物,以见疹服药为维持用药原则。多数在2-5年痊愈。
4问:男孩7岁,最近脚踝、腿、后背、手指上先后起了类似蚊子叮咬后起的红包,痒、有的起水泡,去医院看说是丘疹型荨麻疹。用药后好转,但是还会起新的,请问这样的情况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答:丘疹性荨麻疹,不是典型意义的荨麻疹,是虫咬后的过敏反应。治疗按照过敏处理。
外用为主,激素或者非激素的炉甘石洗剂、薄荷膏等涂抹止痒,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严重瘙痒,普通的丘疹性荨麻疹一般1-3周即可控制,若是严重发展到痒疹或者结节性痒疹,则病期会迁延很久。
5问:荨麻疹如何预防和发生后怎么给宝宝护理?
答:一般从病因入手预防荨麻疹发生,食物药物过敏的,避开该食物或药物的摄取,病毒感染诱发的,需要从保暖、洗手、避开人流多的环境等入手,疫苗造成的要探究是疫苗还是鸡蛋白诱发的反应,才好决定是否继续疫苗接种。
儿童发生荨麻疹需要注意避免着凉感冒,也不可过度闷着捂着,还可以继续淋浴和润肤。暂停新辅食添加,暂停疫苗接种,暂停游泳等。同时观察有无腹泻、便血、关节疼痛、发热、喘憋、哭闹不休等,如有,及时急诊处理。
6问:孩子荨麻疹吃药就好,不吃就起,这种情况需要怎样系统治疗,要用药多久能停药?
答:口服抗组胺药,急性荨麻疹,建议连续用药5-7天,停药观察,若是仍旧有荨麻疹风团发作,继续用药到10-14天,一般多可停药。极少服药1个月的。慢性荨麻疹,见疹服药为主,看一次服药能控制几天风团发作,就几天服用一次。
7问:荨麻疹有诱因诱发急性,然后转变成慢性的吗?
答:荨麻疹,急性和慢性是两个病,不是相互转换的。如同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一样。但是因为临床表现一样,仅仅是时间不同,在病因不清的情况下,慢性荨麻疹必须要经过6周以上反复发作才能诊断,所以误诊为急性转为慢性。
其实一开始就是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一般是过敏因素或者感染因素为主,所以多数在初期就能找到诱因,去除诱因,即可痊愈。一般不超过6周。
8问:之前没有荨麻疹的,就是有次电脑桌买的不好,味道大,触发了荨麻诊,身上发出像蚊子块的包,当时不懂以为蚊子咬的也没及时治疗,电脑桌早就扔了,但后来还是经常发作了。
主要是睡前全身痒,一抓一大片突起的风团越抓越痒,过个把小时就自己褪掉了。没有任何遗留。是免疫系统被破坏造成的吗?抵抗能力下降?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但是生完孩子后好像症状减轻了不少,有三年就完全不发作了,现在偶尔发作症状也比较轻,这是什么缘故?
答:在寻找病因过程中,需要谨慎考虑时间相关的因素,并不是所有时间相关的都是诱因。如同太阳升起和公鸡晨鸣一样,有时间相关性,但是太阳不是公鸡晨鸣才升起的。
那么电脑桌的可能挥发味道、材料本身等物质接触是否造成荨麻疹,还有看是否类似情况再次诱发,避开后是否缓解,或者通过点刺试验看看类似的可疑过敏物质能否诱发相关的过敏反应等才能确定。
否则,不考虑该诱因。慢性荨麻疹病因本就不易发现,可能有慢性感染因素如胃肠道幽门螺杆菌或慢性胆囊炎等,也有可能有内分泌疾病等,但是多数在2-5年左右缓解,产后逐渐减轻,也可能到了时间逐渐缓解的阶段。
所以不能说是免疫系统破坏或者怀孕生产治好了荨麻疹。毕竟疲劳焦虑也是诱因之一。发作时口服抗过敏药控制为主,见疹服药即可。如果发病很轻,不是很影响生活,可以不用服药。注意休息即可。
9问:我女儿3岁,长年荨麻疹,一直吃西替利嗪,一停就长,这样长期服用行吗?
答:见疹服药,可以长期服用西替利嗪。
10问:孩子三岁,一直是特异性皮炎,经过一段中药治疗,开始出现食物过敏性的荨麻诊,严格忌口后就较少出现。
目前一直在服用西替利嗪,听当地医生建议,无论对荨麻诊还是湿疹,建议用药三个月再停。请问西替利嗪是仅针对荨麻诊比较有效,还是对湿疹也有效果,使用时间长短有何建议,副作用几何?谢谢。
答:荨麻疹,一般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如西替利嗪。食物过敏诱发的,避开过敏食物即可缓解。用药目的是控制症状,没有症状可以不用服药,尤其不用连续用药3个月。
湿疹用抗组胺药的目的是帮助止痒,湿疹儿童的皮肤一般偏干,干燥肌肤,有组胺水平增加后的瘙痒加重问题。
因此,口服抗组胺药的目的不是针对湿疹本身的皮损,而是止痒。也是不建议必须连续服用3个月。应该根据症状决定服药长短。抗组胺药的副作用较少,相对安全,即便服药时间偏长也不用过于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