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527139.html
夏季气温高
食物变质快,细菌滋长迅速
大多数家庭也都喜欢使用空调
使房间长期处在一个密闭的环境内,空气不流通
如果不注意宝宝就很容易患病!
那夏天宝宝容易患的病都有哪些妈妈知道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
手足口症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烧情况可能持续4至5日。手掌、脚掌,有时臀部,亦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
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因而食欲减退。这些水及皮疹通常会在7至10日内消退。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此病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
1、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2、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也会传播病毒。
3、患者在患病第1周最易把此病传染他人,而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4、手足口症一般是在小孩之间互相传染开来的。
5、曾患手足口症的小孩,有可能再次患上手足口症,因为手足口症由超过80种病毒造成。
:
手足口病的红疹不会光出现在四肢上,患儿的舌下、口腔黏膜、咽喉部都会出现类似症状,而水痘则主要出现在患儿的脸上。”
手足口病的水疱一般有米粒或绿豆样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无明显瘙痒感。
:
1、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医院就医;
2、勤给孩子清洗双手、修剪指甲、勤换衣物、晾晒被褥;
3、为孩子准备食物时,请将食物彻底清洗干净,并加热煮熟;
4、注意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抠鼻孔、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动作;
5、注意保持孩子的玩具清洁;
6、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小编温馨提示: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很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避免与患者接触,尽管是患者用过的毛巾、手绢、牙杯都不要接触;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4.皮疹护理
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疱疹性咽颊炎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每年5~7月正值疱疹性咽颊炎的高峰期,七岁以下儿童是易感人群。
:
造成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发生。疱疹病毒和肠道病毒是致病罪魁祸首。
:
该病常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咽部充血,年幼患儿常会哭闹,烦躁不安,年长儿会自诉喉咙痛。在发病后的两三天内,口腔咽部会出现数个至数十个2~4毫米的灰白色疱疹,周围伴有红晕。一般一两天后疱疹就开始破溃成小溃疡,孩子会更加难受,常常哭闹不止,异常烦躁。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须隔离2周,避免交叉感染。
1、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食物不宜过热,应该清淡一些,不油腻,并富有营养,进食困难时可以采取大静脉营养合剂。
2、为防止继发感染,一定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口服维生素C及B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3、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染。
4、注意居室通风,注意卫生,尤其手的卫生,要勤洗手。
宝宝出现以上病症之后,家长们一定要避免两个误区。
1、宝宝患病后,开始酷似感冒,一般是突发高热、流涕,很容易被粗心的家长当做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2、患儿的上腭、口腔黏膜、扁桃体、咽后壁等地方出现疱疹后。容易被父母误认为是手足口病,引发不必要的担心。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虽然是一类病毒造成的,但绝对不是一种。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可伴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脑炎、肺炎等。水痘的潜伏期长,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传染性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等特点,儿童和青少年多发,易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水痘聚集性疫情。
1、接种疫苗:目前水痘尚无特效药治疗,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及时接种疫苗可避免感染或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2、勤洗手、常通风:易感人群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要保持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不要共用毛巾,要勤晒衣被。
3、及时发现,隔离治疗:一旦发现发热、出疹等可疑症状要及时就医,水痘患者一定要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治疗期间要避免与老人、孕妇等高风险人群接触。
防红眼病感染:
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夏季宝宝最易被染上的眼科传染病之一。宝宝红眼病的早期症状有双眼瘙痒不适,有异物感、烧灼感,接着眼睛红、肿、痛、眼屎多、怕光流泪、不敢睁眼,可伴发热、头痛。
:
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红眼病,可用温盐水轻轻清洗宝宝的眼睛,让宝宝眼睛周围保持清洁。
如果宝宝的眼睛2周后还没有好转,就要带他再去看医生。
如果是接触了过敏性的物质造成宝宝患红眼病,应让宝宝远离过敏原,同时选择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滴眼液或抗过敏药物。
:
要让宝宝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同时流行期少带宝宝到游泳池、游乐场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细菌性腹泻:
夏天比较常见,随着气温的升高,儿童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细菌性腹泻就是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通常是孩子有不洁饮食引起。
:
一般孩子有发烧、有肚子疼,还有大便非常黏,像白色果冻似的。如果是痢疾,大便会有溶血。
:
夏季孩子饮食尽量清淡,不要油腻太大,平时要勤洗手,少吃生冷、不洁净的食物。如果周围有发生腹泻的患儿,要避免孩子与之接触。平时,适当的补充益生菌,
:
应及时换尿布,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阴部,并用软膏涂抹,否则就有可能引起臀部皮肤发红,甚至局部感染。
小编温馨提醒:孩子发生腹泻后要多补充水分,多给孩子吃一些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之类。腹泻患儿不宜禁食。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小儿处于饥饿状态,会引起肠蠕动增加和肠壁消化液分泌过多而加重腹泻。
流感流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
流感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身体酸痛、头痛、疲劳等症状,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是高危人群,感染后易出现并发症,如继发病毒性肺炎、脑炎等。每年从3月到7月是流感的流行季节。
小编温馨提醒:家长朋友们平日应给孩子合理膳食,让孩子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抵抗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积极预防流感: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湿疹:
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根据发病过程中的皮损表现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湿疹的损害多形性,初期为红斑,自觉灼热、瘙痒。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后,搔破而形成糜烂、渗液面。
:
如果湿疹很少的,不影响孩子生活、情绪的,可以不管他。但是如果是面积比较大,而且小孩烦燥、睡眠不安,可以用一点湿疹膏或者去湿膏,涂一点药就可以好了。有一些个别小孩湿疹过敏,可能有慢慢脱敏的过程,可能时间会长,然后慢慢好。
中暑:
中暑是因为热量排除不良导致,持续高温、不通风的环境也会增加中暑的发生。
孩子新陈代谢旺盛,散热能力有限,体温调节功能差,对环境适应性能力不强,遇到夏天气温骤然升高或者局部环境闷热,容易发生中暑。
:
夏天应给孩子选择透气、清凉的衣服,但要注意让腹部保暖。注意室内通风。多饮水、勤洗温水澡,有助体内热量散发。外出玩耍的时候要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最好在阴凉处玩。
小编温馨提醒:长时间使用纸尿裤会导致局部散热不通畅,所以还在使用纸尿裤的小宝宝要注意及时更换,建议妈妈们可换成尿布。
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8℃左右,并勤测体温。
痱子: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孩子的活动量大,出汗多,排汗不畅,容易导致汗液储留,引起局部皮肤发红、发炎,生出痱子。
:
痱子有红痱和晶痱两种。红痱常见,好发于脸、颈、胸上部或皮肤褶缝处,圆而尖、针头大小、呈密集的红色丘疹,有痒感。
痱子有瘙痒及轻微的烧灼感,易形成囊肿和毛囊炎,抓破后或继发细菌感染很容易形成脓包疮。
:
1、要保持皮肤清洁,经常用温水给孩子洗澡,出汗后要及时擦掉,勤洗澡,勤换衣服、枕巾、床单。室内注意通风。
2、将藿香正气水滴在洗澡水里给孩子洗澡。
3、勤剪指甲,避免孩子抓破皮肤导致感染。
4、如果痱子因感染而发展成脓疱疮或小疖子,要带孩子去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