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药用部位
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地上部分。
0
别名
刺儿菜、青青菜、野红花、刺蓟菜、刺角菜、刺儿草。
03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50厘米。茎基部生长多数须根。根状茎细长,先直伸后匍匐,白色,肉质。茎直立,微紫色,有纵槽,被白色柔毛,上部稍有分枝。叶互生,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钝,有刺尖,基部狭窄或圆钝;全缘或微齿裂,边缘有金黄色小刺,两面均被有绵毛,开花后下部叶凋落。头状花序顶生,直立,花单性,雌雄异株,管状花,紫红色,雄花序较小,有不育雄蕊;雌花序较大,有不育雌蕊。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冠毛羽毛状。花期5~6月,果期5~7月。
04
产地分布
生于荒地、田间和路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05
采收加工
夏秋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06
药材性状
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厘米,直径0.~0.5厘米;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破碎或皱缩,完整者展开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厘米,宽0.5~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8层,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07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苦。归心经、肝经。
08
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09
临床应用
用量4.5~9克,水煎服;鲜者30~60克,捣汁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用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黄疸、痈肿疮毒等。具有止血作用。对甲醛性关节炎有一定程度的消炎作用;还有镇静、抑菌和利胆作用。
10
药理研究
水煎剂有直接的拟交感神经药的作用,对麻醉后破坏脊髓的大白鼠有去甲肾上腺素样的升压作用;对离体兔心和蟾蜍心脏均有兴奋作用。
11
化学成分
含胆碱、皂苷、儿茶酚胺类物质,并显生物碱皂苷的反应。
1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禁服。
13
配伍药方
1、治卒吐血及泻鲜血:小蓟叶,捣汁,温服。(《梅师集验方》)
、治吐血:小蓟、大蓟、侧柏叶各9克,仙鹤草、焦栀子各1克。水煎服。(《常用中草药图谱》)
3、治妇人阴痒不止:小蓟,不拘多少,水煮作汤,热洗,日三用之。(《妇人良方》)
4、治鼻窒、气息不通:小蓟一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千金要方》)
5、治高血压:小蓟、夏枯草各15克。煎水代茶饮。(《安徽中草药》)
6、治急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尿痛浮肿:小蓟15克,生地9克,茅根60克。水煎服。(《天津中草药》)
7、治传染性肝炎,肝肿大:鲜小蓟根60克。水煎服,10天为1疗程。(《常用中草药图谱》)
推荐阅读:
四季青!五加皮!天冬!千年健!火麻仁!石菖蒲!秦艽!桑螵蛸!牡蛎!穿山龙!白薇!辛夷!蚕沙!独活!降香!油松节!炉甘石!青蒿!蓖麻子!海金沙!木棉花!冬葵子!芒硝!青皮!莲房!蔓荆子!瓦松!小茴香!莪术!叶下珠!1、本号资料来源于网络,收录仅出于学习、研究目的,如有侵犯版权,请发站内短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本号收录的所有偏方、土方、古方、药方、验方等一切涉及治疗的方案仅供研究,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请勿盲目照搬。本号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责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