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家中,都会储备各种各样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或是某次就诊后,有吃剩的药物,就随手丢在药箱中。
以下习惯,看看你中了几个?
①发挥节俭美德,吃不完的药,留着下次再吃。
②冰箱永远是保存药品的好朋友。
③担心记忆力比金鱼还差,索性将所有药品放在同一个盒子里。
④不收纳就过意不去!丢掉占空间的原包装,保留药品就好。
⑤药品开封后,里面的干燥剂跟棉花不丢,认为这样才能保护药品。
这些习惯可能会影响药品疗效,或使药品产生变质,使用后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伤身。家里那么多药,怎么存放?很多人其实都做错了。
01药品保存的关键词药品说明书中有一些常用术语,如密闭、密封、遮光、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和常温等,要正确理解其含义。
1密闭、密封
密闭是指将容器密闭,尘土和异物无法进入。
密封是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要密闭保存的药物应放在玻璃瓶内,瓶口要封严,不能用纸盒贮存,否则易变质。
此类药物包括维生素C、鱼肝油滴剂等,以及一些易挥发的药物如红花油、碘酒及其他含酒精的制剂。
2遮光
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此类药物包括氨茶碱、维生素C、硝酸甘油等,应放置在棕色瓶中并置于暗处保存。
3温度
常温:指温度范围在15℃~25℃。
阴凉:介于8°-15°C。
冷藏:介于2°-8°C,通常指家用冰箱的下层柜,例如糖尿病患者须施打的胰岛素在拆封/未拆封时宜存放于4°C的环境中。这个温度区间也可用来短期存放疫苗。
湿气、光线:除了温度之外,潮湿、光线也是造成药品变质的因素,例如阿斯匹林就会因为高温或潮湿而分解,产生对胃部有害的物质。以湿度来说,建议药品应存放于相对湿度低于60%的环境中。
02药品保存的常见误区1.外用药和内服药不分,成人药和儿童药不分
许多家庭都备有小药箱,家长们都喜欢将常用药放在小药箱里,实际上这样非常不科学。药物长期存放过程中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外用药和内服药存放在一起会相互产生影响。
还有可能混淆药物的用药方法,造成伤害,如外用药樟脑炉甘石洗剂外观很像草莓口味的混悬液,造成误服。
另外成人药和儿童药可能会名称相同、外观相似、规格不同,而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如果家长错误的将成人的药物给儿童服用,可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建议:不同用药途径的药品分开保存,成人药和儿童药分开保存。
2.储存药品最好的地方是冰箱?药品因其特殊的性质,常常因受光、热、空气、水分、酸、碱、温度、微生物等外界条件影响而变质失效。不同的药物储存条件不同。
也不是所有的药品都适合放入冰箱保存,例如糖浆剂在过低的温度下,药物的溶解度可能会降低,导致药物浓度与标注的不符;乳膏保存温度过低可能引起基质分层,影响其均匀性与药效。
建议:按照药品外包装或说明书上“贮藏”一项的要求储存。
3.不重视药品自带的包装如今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方便人们在短时出门或变换地点时服药的小药盒,但很多人喜欢把一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的药全部拆包装后放入一个小药盒内。丢掉药品原包装,把药品长期混放在一起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丢弃原包装可能会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及药效,将不同的药品混在一起,相互之间容易串味甚至发生反应。
建议:有原包装的药品最好放在原包装里。目前大多数药片都采用铝箔独立包装,可将药片连同包装一起剪下后再放入小药盒,但需标明有效期。
4.药品有效期≠使用期一般来说,开封后的药物并不适合长期使用,药品的有效期是有条件限制的。药品外包装上标明的保存期限是“未开封”状态下的期限,药品一旦开封后,与外环境接触,里面的药物成分可能产生潮解、氧化等物理化学变化;或者是被空气中的细菌侵入导致微生物超标,影响了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所以说有效期限并不是使用期限,并不适合长期存放。
建议:3~6个月一定要清理家中备药一次,不要服用过期或性状有明显变化的药品。
偷偷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