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榨菜,为何能走向全国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自年上半年开始,随着涪陵榨菜的走红,在股市有“榨菜界茅台”之称的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以下称“榨菜集团”)一时风头强劲。强劲的市场表现令人们重新开始审视这家“做咸菜”的企业及其背后的整个涪陵榨菜江湖。

尽管没有准确的统计,但涪陵一地至少占据着全国榨菜行业的半壁江山,产业链上至少有1万多从业者,带动了60万农民增收致富,几乎每一个涪陵人都与榨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摄图网

而且,榨菜还给这个偏居内陆、稍显闭塞的小城市带来了话题度。好几位土生土长的老涪陵人都向我提到涪陵在名称方面遇到的尴尬,外出开会,很多学者、官员都把“涪陵”读作“培陵”,让他们很头疼。如今提到榨菜,大家就会想到涪陵,对当地人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在涪陵,从江面升起的大雾常年笼罩着河谷地区,将高耸的山头遮得严严实实,往往一连数天见不到一丝阳光。涪陵人相信,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榨菜,只有在涪陵才能生长出品质最佳的青菜头(加工榨菜的原料)。

成名之路

事实上,在长江沿线许多地方,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做咸菜、泡菜的习惯。在涪陵本地,榨菜原本也只是十多种咸菜中的一种。按照涪陵人讲述的历史,从清末发明之初,榨菜就开始了商品化的进程,销售规模不大,主要运往武汉、上海等中心城市。年以后,榨菜成为国家管制物资,大大小小的榨菜工厂都被国家接管,生产的榨菜主要供应部队。

“过去蔬菜很少,部队训练打仗,流了汗需要补充盐分,而榨菜是高盐产品,保存时间长,又能开胃生津。”榨菜办副主任汤勇解释说,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榨菜的生产才逐渐放开,并允许私人开办加工厂。汤勇是年涪陵市组建榨菜管理局时开始做榨菜管理工作,至今已有23年。他觉得涪陵榨菜之所以动辄引起公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ganshia.com/lsxz/9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