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已经有了别误会,我说的是小红

我的脸颊长期泛红,即便是在洗完脸后什么都不擦的时候,也会泛红。朋友都说我自带“腮红”?

我的脸上现在一摸都会有手指印留在上面,很吓人!买了很多护肤品还是没有用啊!

皮肤一直发红发烫,有时候几天都不退。真的不想要什么“高原红”!难过ing...

一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脸上就发痒,怀疑过敏,就去药店买点药膏来涂...

一开始就没有重视面部泛红的现象,一味地进行祛痘、美白、祛斑等功能性护肤,结果泛红越来越严重,角质层变得特别薄,肌肤屏障敏感脆弱,最后陷入了“泛红→去角质→敷面膜→短暂消退→更加泛红”的无限循环中……

今天,我们来深入剖析“面部泛红”原因

面部泛红,也称“面部潮红”,就是俗称的“高原红”脸。导致脸部泛红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因为面部红血丝。面部红血丝就是指面部的毛细血管扩张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后使面部呈现一种“红脸”的外观。

面部泛红大致分两个类型遗传型

常有家族性,如从小就有的“高原红”脸;

诱发型

最为多见,大多是长期错误护肤导致的;

由于局部长期使用皮质类激素药物,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皮肤变薄、萎缩等(这种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激素脸”,面部长期泛红,难以消退);

或是盲目自行刷酸、使用“猛药型”护肤品,反复刺激薄嫩、细腻的面部肌肤导致的毛细血管扩张(“猛药型”产品使用不当易损伤肌肤屏障);

还有一种情况敏感肌经常会遇到。由于敏感肌的角质层较薄,对外界的阳光、药物、化妆品、冷热气温交替等比较敏感,导致末梢血管时紧时松,呈现反复淤血状态,造成血管迂回扩张,形成红血丝。综上所述,面部泛红的根本原因是“角质层变薄、肌肤屏障受损引起的肌肤敏感现象”。

不过在这小编想多说几句,也不要把锅都扔给“敏感”,请正视以下两个问题:

你脸上的激素超标了吗?

你知道激素性皮炎离你很近吗?

 激素性皮炎 

又称为激素依赖性皮炎,刚开始激素的效果美妙得能让你变成这个牌子的脑残粉,但是慢慢你的皮肤就会失去自身的抵抗力,变得脆弱敏感易受伤害,再接下去就是对激素产生依赖,从不用到用,从小剂量到大剂量才有效...

只要连续使用激素类产品4周,你的脸就会从第一周的细嫩白皙剥壳鸡蛋,变成有红斑脱皮丘疹干燥萎缩红血丝痤疮色素沉淀的惨不忍睹。

一旦停用,那张脸压根就不忍心看。任何的内外源刺激都可能导致脸上灾难性的爆发。

激素性皮炎你到了第几阶段?一脸部皮肤变得敏感/很容易发红/容易过敏/时不时会发痒,那么你可能进入了激素脸第一阶段。二出现红血丝/色素沉积/毛孔堵塞/莫名的汗毛加重/非常敏感/经常有灼烧痛痒的感觉,那么你可能已经进入了激素脸第二阶段。三出现非常明显的皮肤变薄/红血丝/脱皮起皮屑/丘疹/痛痒敏感/抵抗力下降/毛囊炎等情况,那么可能你中毒已深。不幸患上激素性皮炎怎么办?1停

首先要停止使用这类皮质类固醇激素药膏。

2忍

可能要忍受来自停止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膏所带来的痛苦。在激素反弹期,有些患者皮疹会加重,出现红肿、烘热难忍,此时建议您每天用毛巾浸冰凉白开水冷敷面部,每次冷敷15分钟,一日数次,冷敷完后,面部可以涂抹食用橄榄油等,防治皮肤红肿消退过后的干痛、干燥、脱屑等。

3调

建议及时就诊,综合调理。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过程漫长,根据患者病情程度、配合情况、用药选择不同,疗程在1-3个月不等,也可以选择中西医/医美手段结合治疗综合调理。

PS关于激素药物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关键在于你怎么使用它

脸发红究竟要怎么护理?

●用和体温相当的水洗脸。如果脸部已经发生了皴裂的现象,最好用清水洗脸;

●肌肤滋养工作要做足。除了日常护理注意选择保湿度高的产品,还要使用喷雾等辅助补水。可以敷个有舒缓修复功效的面膜,舒缓肌肤敏感,减轻持续发热;

●修复受损的肌肤屏障,提高肌肤的耐受性,增强血管的耐受能力;

●温和卸妆。建议选择不含酒精的卸妆液。洗面产品则尽量要使用低泡或者无泡,切记不应用洁面刷、海绵、磨砂膏等磨擦肌肤,以免造成对肌肤的更大刺激。

脸发红吃点什么比较好?

●涂抹维生素E主要是给皮肤补水以后锁住水分不让水分快速流失掉,可以防止皮肤干燥,正在过敏的皮肤,身边没有适合的安全的抗敏产品的时,维生素是非常好的替代型产品。

●轻微的过敏,单纯使用生理盐水+维生素E几天,就可以很好的修复过敏,如果不知道过敏源,过敏还在继续恶化,最好口服抗过医院就诊。

●根据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急性湿疹局部生理盐水、3%硼酸或1:~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炉甘石洗剂收敛、保护。亚急性、慢性湿疹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焦油类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匹美莫司软膏。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

●注意忌口如果患上了激素性皮炎,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浓茶、咖啡、酒类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注意事项:避免环境刺激(冷、热、灰尘、空调),海鲜辛辣饮食,避免桑拿,暴晒、熬夜,精神紧张等。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网络

侵立删

视频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ganshia.com/lsxz/7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