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西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和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疫情数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接近近年来高流行水平。各托幼机构应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月份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假期前后
又逢新一波的人员流动高峰期
带来了疾病传播
不要慌!
不要急!
牢记手足口病防控“十严格”
你就是防控小能手!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十严格”
01严格执行学生晨、午检制度。
02严格执行缺勤追查与登记制度。
03严格执行疑似手足口病患儿送诊制度。
04严格执行手足口病患儿居家隔离观察制度。
05严格执行手足口病疫情停课制度。
06严格落实教室与宿舍通风消毒。
07严格落实环境与教具玩具和餐具消毒。
08严格落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09严格执行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制度。
10严格落实医疗卫生人员专业指导。
★
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
★
手足口病为急性起病,一般症状较轻,以发热及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但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为了让
宝宝少受罪
家长少操心
医院排长队
不如在家做好预防工作
★
两件事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
★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患儿是主要的传染源,不少家长回家不洗手就抱娃,不注意个人卫生时就有可能在家庭和幼托机构内将病毒传染给孩子。
此病可通过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到传染源的粪便、口鼻分泌物、皮肤疱疹液,以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途径传播。
因此家长和儿童都应时刻注意手部的清洁,勤洗手,家居和孩童用品要常消毒,经常开窗通风,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接种EV71疫苗
建议≥6月龄儿童接种EV71疫苗,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
接种EV71疫苗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再次得手足口病,但可大大降低EV71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风险。可保护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损伤,让孩子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
这些溜娃场所要当心
★
1.海洋球池
普通规模的海洋球池能容纳几十位小朋友同时玩耍,大一点儿的,上百都可以,娃在里面玩得开心了,好几个小时都不愿意上来。
央视曾曝光了海洋球卫生情况:部分海洋球池几天才清洁一次,清洁的方法也只是用消毒水喷洒一下。
一天成百上千个小朋友玩耍的球池,清洁频率却如此之低。没有消毒干净的海洋球,存在传染手足口病的风险。
网络图片
2.摇摇车
摇摇车遍布社区各个角落。大多数家长,不会觉得坐摇摇车会有什么危险。
事实上,摇摇车这样的公用儿童游乐设施,几乎没有什么人去维护,更做不到及时消毒。如果有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乘坐过,病毒通过患病宝宝的密切接触留在摇摇车上,其他宝宝再次使用时就可能会交叉感染。
网络图片但即使知道怎么预防
好多家长还是有点惴惴不安
提出灵魂发问
↓↓↓
★
万一宝宝中招了怎么办?
★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目前并无特效治疗药,抗生素亦无效。不过手足口病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一周左右可痊愈。家长们要做的主要是缓解孩子的不适,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就医,仅有极少部分患儿会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
★
得手足口病后,如何护理?
★
1.注意隔离
手足口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很容易传给其他宝宝,如果家里还有其他宝宝,建议分开居住,以免传染。
学生和幼儿患病期间应停课休假,最好不要外出,更不要到公共场所玩耍,以免传染给其他健康宝宝,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返校、托幼机构。
2.控制发热
可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降温。
3.清淡饮食
口腔有疱疹时,宝宝可能因嗓子疼而拒食,可让宝宝吃“温凉、软糯、清淡”的食物,避免过咸、过酸等刺激性食物。
4.防止抓挠
通常手足口病的皮疹不痒、不痛(但某些型别,如柯萨奇A6型可伴疼痛),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
可给宝宝换上舒适、柔软的衣服,勤剪指甲防止抓破皮疹继发细菌感染。可适当擦涂炉甘石洗剂,如有疱疹破溃,可以擦涂刺激性小的碘伏,并保持局部清洁。
5.消毒通风
酒精对手足口病病毒无效,患儿用过的东西如玩具、家具等可用含氯消毒水进行消毒,餐具可煮沸或其他高温方法消毒,衣物、被褥、毛巾等清洗后在阳光下暴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
根据往年规律
每年3月手足口病疫情
开始出现上升趋势
第一个发病高峰
将会在4~6月出现
家长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来源/广西疾控、丁香妈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健康中国、急性传染性疾病防制所编辑/叶宇校对/董颖佩审核/宿富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新闻爆料-;推广合作联系方式:191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