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防护用品引起的皮肤损害及处置防护措施

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务人员全力以赴,奋战在最前线,以实际行动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的医疗保障。

而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由于长时间使用防护服、橡胶手套、防护口罩、眼罩、防水鞋等隔离装备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及次生损害问题日益突出。

01皮肤浸渍

皮肤的角质层含水量过多,皮肤发白、起皱松软。易发生在长期从事湿式作业或手足多汗而汗液又不能及时擦干,致使手足皮肤长期处于湿热环境的人。皮肤屏障受损,或因摩擦后表皮易脱落从而导致继发感染。

(我院发热门诊护士的手)

病因:浸渍常见于手掌、足跖及指(趾)缝,这是由于手掌、足跖无毛囊及皮脂腺,表面缺乏皮脂的保护作用,而该处又富含小汗腺,出汗较多,指(趾)间的液体不易排除。

治疗:轻者可保持局部暴露干燥,并及时外用保湿剂,如维生素E霜、尿素软膏等。浸渍明显者可使用收敛剂如氧化锌乳膏。若伴随皮肤破损、继发细菌感染,可保持局部暴露干燥,并及时外用抗菌药物,如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

预防:合理安排班次时间,避免手足长期处于湿热的环境中,鞋袜的透气性及吸湿性要好;选取型号适合的防护用具,确保穿戴松紧适度,待皮肤及防护用具消毒剂彻底干燥后再佩戴;佩戴防护用具前,局部外用含氧化锌或凡士林的护肤润肤剂,可使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脂质膜,保护皮肤减少摩擦、防止水化过度、隔离汗液及其他刺激;若有条件可适当增加手套等防护用具的更换频率,更换期间将汗液擦干,再次使用润肤剂;穿戴结束清洁皮肤后及时使用润肤剂。

02接触性过敏性皮炎

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

(戴口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病因:一般与个体易感性、物质的致敏力(接触物质的性质、浓度、暴露情况)、局部微环境(如出汗多、温度高)有关。

治疗:本病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1~2周可痊愈。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以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红褐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

当出现临床症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避免搔抓,不宜用热水烫洗,避免强烈日光或热风刺激。

局部治疗十分重要,应根据临床表现分别对待:

(1)急性阶段以红斑、丘疹为主无皮肤破损者,用洗剂,如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洗剂等,红肿明显,伴水疱、糜烂、渗液者可做开放性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如有脓性分泌物或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者,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或0.5%依沙吖啶溶液湿敷,中药可用马齿苋50g加水煎煮冷敷,在冷敷治疗结束后需要给予保湿护理。注意湿敷时间不宜过长、面积不宜过大,通常湿敷2~3天,待渗液停止,红肿消退后,可停止湿敷,改用霜剂或油膏外涂。

(2)亚急性或慢性阶段以霜剂及油膏外用为主,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如有脓性分泌物或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者,可加用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必要时可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如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面积广泛,糜烂和渗液严重者,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给予糖皮质激素短期口服。在使用口服、外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在皮肤科医师的指导下选择能够辅助恢复皮肤屏障,降低皮肤敏感性的医学护肤品,可显著提高疗效。

03压力性皮损

皮肤受外界物理刺激,如长时间压力、束缚等后皮肤屏障功能下降,静脉回流不畅等造成的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弹力下降而致局部红斑、水疱疹、平整度下降等现象,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好发于额、鼻、颧、耳廓后等部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病因:局部压力、局部摩擦力及剪切力、局部微环境(如出汗多、温度高)致皮肤耐受力下降、尺寸不合适、过敏等。

治疗:压痕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轻者局部温水清洁后及时外用保湿霜剂修复皮肤屏障。红肿明显,伴水疱、糜烂渗液可做湿敷,红肿消退后可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膏。如有脓性分泌物或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者,可加用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注意保护创面,一般要待痊愈后方可继续穿戴。红斑持久不退者可外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

预防:合理安排班次时间;尽量选择宽沿口罩口罩或适合个人尺寸的口罩;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受压位置或摘除接触压迫,局部定时评估面部常发生压力性损伤部位并使用医用敷料保护风险皮肤区域。

04皮肤皲裂

皮肤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干燥和线状裂隙的一种疾病,可伴随疼痛、出血等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病因:过度清洗、频繁使用清洁剂及消毒剂洗手,反复搔抓刺激出现角质层增厚、裂隙。

治疗:轻者在每次清洁后及时擦干,外用保湿霜剂修复皮肤屏障。如出现明显裂纹时,减少刺激,加强保湿的同时可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生长因子凝胶等。

05痤疮样损害

毛囊皮脂腺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头面、胸背、臀部等皮脂溢出部位及多毛部位。

(痤疮)

病因:长时间佩戴防护装备对皮肤局部压力及封闭,导致毛囊皮脂腺堵塞,加之高强度工作期间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等因素,继而引发痤疮样损害或加重原有痤疮。

治疗:忌挤压,温水清洁,适量使用清洁剂,轻者可外用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维A酸类药物;严重者可请专科医生指导口服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或异维A酸等。

06继发皮肤浅部真菌感染

由于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具,局部容易形成多汗、潮湿、温暖的环境,可能出现体癣、股癣、足癣等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可累及躯干、腹股沟、臀部、足部等处,表现为环状、半环状或不规则的红斑、丘疹、丘脓疱疹。

(股癣)(足癣)

治疗:保持感染部位清洁、干燥有助于抑制真菌繁殖,促进皮肤愈合。可局部外用抗真菌药如联苯苄唑乳膏、酮康唑软膏等;如效果不佳或皮损泛发,酌情使用系统抗真菌药物,如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等。如果真菌感染伴有皮肤破溃、感染,需可加用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注意保护创面,一般要待痊愈后方可继续穿戴。

预防:合理安排班次时间,避免长期处于湿热的环境中,衣物鞋袜的透气性及吸湿性要好;选取型号适合的防护用具,确保穿戴松紧适度,待皮肤及防护用具消毒剂彻底干燥后再佩戴。

希望我们的医务工作者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的!

参考资料:

医用防护装备易引起的皮肤损伤及处置措施.医院皮肤病性病研究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阶段皮肤科相关防护及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年2月5日发布

资料由皮肤科

呙登辉、邹敏医生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ganshia.com/lswx/7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