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夏季天气高温炎热,也是宝宝容易生病的季节,宝妈们都非常苦恼夏季,稍有不注意,宝宝可遭罪,为了让宝宝能快乐健康地度过夏季,家长们需学习一些宝宝夏季保健知识来护理宝宝了,对宝宝出现的各种症状,需要提高警惕!
01夏季感冒夏季感冒又称为暑湿感冒,开始多出现鼻咽症状,患者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头痛、怕风等。
鼻涕初起是清水样,2~3日后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
暑湿感冒是因为夏季闷热、湿度较大,同时又贪凉,比如吃冷饮、吹空调等导致的。
夏季感冒还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它疾病,所以需要及时给予治疗。
应对措施:
1.能吃药尽量不打针,尽量减少对幼儿用药的副作用。
2.轻微感冒,建议在家观察,多喝水,同时可给孩子补充牛初乳/乳铁蛋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预防手段:
1、勤洗手,讲卫生,加强宝宝身体素质,适量运动锻炼,增强免疫力。
2、少吃冷饮或冰箱里的食物,让孩子勤喝淡盐开水,用温水洗澡。
3、尽量少去人多聚集场所,选择阴凉通风处玩耍。
4、平常可补充维生素C预防感冒。
02痱子病因:
由于宝宝出汗较多,导致汗腺导管闭塞。汗液在体内无法排除,会渗入到周围组织引起刺激,在汗孔处发生疱疹或丘疹,痱子便由此产生。
症状:
痱子是因为皮肤汗孔被阻塞引起的,通常长在宝宝的头部、前额等处。刚开始是皮肤发红,后来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者丘疱疹,比较密集。长了痱子后,会痒、疼痛,有时还会有热辣的灼痛的表现。
应对措施:
1、若宝宝身上长有脓痱,最好用炉甘石洗剂等为宝宝清洗。爸妈们也可经常让宝宝喝绿豆汤、冬瓜粥等消夏解暑。
2、营养指导:益生菌配合清火作用的药食同源食物,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免疫力,药食同源的食物既能清火又不伤体质。
预防手段:
1.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
2.衣着宜宽大,便于汗液蒸发。及时更换潮湿衣服。
3.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用温水勤洗澡。
4.痱子发生后,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03手足口病病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可引起宝宝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日常接触的物品均可称为传染源,6—10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
症状:
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预防和治疗:
1.若家长发现宝宝有手足口病发病征兆,应立医院治疗。宝宝若不慎感染手足口病,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呕吐、腹泻等给予相应处理。此外,夏季宝宝出汗较多,家长应多为宝宝换洗衣物,注意被褥清洁,尽量不要让宝宝抓挠皮肤,以免溃烂化脓。
3.营养指导:益生菌,抑制有害菌,抵抗细菌病毒感染;VC有利于伤口愈合,维持皮肤和粘膜健康;乳清蛋白,含有乳铁蛋白,具有抑菌、抗病毒作用,帮助提高抗病能力。
04夏季腹泻在我国儿童病类中,儿童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儿童常见病、多发病。
尤其夏季气温高,细菌容易迅速繁殖,所以每年5月-8月是幼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
应对措施:
1.由于引起宝宝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在没有明确腹泻原因的情况下,千万不要给宝宝盲目服用抗生素,要听取医生的治疗建议。
2.对于腹泻的宝宝,要适当补充淡盐水,以免腹泻频繁引起脱水症状。
3.也可以服用煮熟的苹果(片)来收敛肠道腹泻。
4.营养指导:可给孩子服用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平衡,同时补充锌可缩短病程。
预防手段:
1、注意手口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尽量不要在早晨和晚上吃冷饮或冷食。
2、空调温度以27℃-28℃为宜,宝宝房间尽量不要开空调,可通过隔壁的房间开空调降温,放一台对墙吹的风扇,形成流动的空气。
参考文献:
[1]杨慧明,姚裕家.锌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ZouTT,MouJ,ZhanX.Zincsupplementationinacutediarrhea[J].IndianJPediart,,82(5):-.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