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婴儿头面部的湿疹,称之为婴儿湿疹。因其发生于吃奶时期,故古医籍称之为奶癣。本病西医也称为婴儿湿疹,又称婴儿期异位性皮炎。
一、诊断要点1、多见于1个月至1岁左右的婴儿。
2、皮疹主要发生在头面部,尤以双侧面颊部和前额部最为常见,但口周、眼眶周围和鼻尖部一般于很少发生皮疹。重症患儿,皮疹也可蔓延至躯干和四肢等部位。
3、根据皮疹形态,婴儿湿疹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1)脂溢型:多发于出生后1~2个月,额部、颊部、眉间皮肤潮红,有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油腻性附着较紧的厚层脂痂。以后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皮肤,可有糜烂、潮红及渗液。一般于停乳或改善喂养后,逐渐痊愈。
(2)渗出型:此型较为多见。常见于3~6个月婴儿,婴儿多肥胖。双侧面颊部、前额部、头顶、颔下可见红斑、丘疹、小水疱、糜烂、渗液、结痂、脱屑等,以糜烂、渗液多见。损害大小不一,边界不清。严重者躯干、四肢等部位也可发生。瘙痒较剧烈,可继发感染。
(3)干燥型:好发于营养不良及较消瘦的婴儿。皮肤干燥,皮疹呈淡红斑或有扁平小丘疹,上有糠秕样鳞屑及结痂,或呈片状浸润,边界不清。主要发于面部,也可发生于四肢。瘙痒较剧烈。
4、继发感染者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附近淋巴结或肿大。
5、常反复发作,每因消化不良或天气寒冷使症状加重或复发。
二、疾病分析婴儿湿疹由于母亲过食辛辣燥热之品,遗热于儿,或因喂乳不当,饮食失节,脾失健运,蕴湿生热,发为湿性婴儿湿疹;或为脾虚失运。血燥生风,肌肤失养,发为干性婴儿湿疹。
三、治疗方法一般用药:参照成人湿疹
联合用药:参照成人湿疹
湿热型
皮疹表现为湿性(脂溢型和渗出型),或伴有消化不良,大便干结,小便黄。
治疗方法:利湿清热,佐以祛风。
中药治疗:大黄、黄芩、黄柏、苍术、薏米各50克,共研细末,每次1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脾虚型
皮疹表现为干性,常伴有消化不良,吐乳,大便溏薄。
治疗方法:健脾渗湿。
四、外用药治疗一般用药:希定克软膏、一扫光药膏、宝宝湿疹膏、肤痒霜、炉甘石洗剂、苦参洗液
联合用药:希定克软膏+宝宝湿疹膏
婴儿湿疹的预防本病好发于夏季,有过敏体质的多发,婴幼儿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在婴儿湿疹明显时得先治疗,婴儿湿疹治疗皮疹消失后并不万事大吉,更重要的任务是家庭护理预防宝宝湿疹的反复。以下六个关键,预防婴儿湿疹。
1、饮食注意
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湿疹的程度。蛋白类辅食应该晚一些添加,如鸡蛋、鱼、虾类,一般宝宝从4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而有湿疹的宝宝,建议晚1~2个月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慢。宝宝的饮食尽可能是新鲜的,避免让宝宝吃含气、含色素、含防腐剂或稳定剂、含膨化剂等的加工食品。
如果已经发现某种食物因食用出现湿疹,则应尽量避免再次进食这些食物。
①有牛奶过敏的宝宝,可用豆浆、羊奶等代替牛奶。
②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可单吃蛋黄。
③人工喂养的宝宝患湿疹,可以把牛奶煮沸几分钟以降低过敏性。
宝宝食物以清淡饮食为好,应该少些盐份,以免体内积液太多而易发湿疹。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绍叶菜汁、胡萝卜水、鲜果汁、西红柿汁、菜泥、果泥等,以调节宝宝的生理功能,减轻皮肤过敏反应。
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食物应以清淡为主,少加盐和糖,以免造成体内水和钠过多的积存,加重皮疹的渗出及痛和痒感,导致皮肤发生糜烂。
2、衣物方面
比如贴身的衣服是棉质的,所有的衣服领子最好是棉质的,衣服穿得要略偏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床上被褥最好是棉质的,衣物、枕头、被褥等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爽。日常生活护理方面要避免过热和出汗。并让宝宝避免接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过敏物质。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
3、洗浴护肤
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的洗浴用品。护肤用品选择低敏或抗敏制剂护肤,并且最好进行皮肤敏感性测定,以了解皮肤对所用护肤用品的反应情况,及时预防过敏的发生。
4、环境方面
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环境中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过敏原,以降低刺激引起的过敏反应。家里不养宠物,如鸟、猫、狗等。室内要通风,不要在室内吸烟,室内不要放地毯,打扫卫生最好是湿擦,避免扬尘,或用吸尘器处理家里灰尘多的地方,如窗帘、框架等物品上。
5、保持睡眠充足
保持宝宝大便通畅,睡眠充足:睡觉前为宝宝进行节奏性肢体运动20分钟左右,既可以增加机体抗敏能力,又有利于胃肠功能和提高宝宝睡眠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