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papularurticaria),也称虫咬皮炎、急性单纯性痒疹。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
多数为臭虫、蚊子、蚤、虱、蟠虫等叮咬所致,少数与食物过敏有关。本病主要见于有特应性体质的儿童,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较多见。
皮疹常分批发生,以躯干、四肢伸侧多见,群集或散在°初起时为微红丘疹,继而呈绿豆或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图)。
图3丘疹性尊麻疹
14岁男童。躯干部可见十余个红色纺锤形丘疹(首都医科医院提供)
有的可有伪足,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发生后不久便成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疱,内容清,周围无红晕。有的为较硬粟粒大丘疹,搔抓后呈风团样水肿。7~10日后消退,留下暂时色素沉着。新旧皮疹常同时存在。痒感剧烈,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搔抓可导致继发感染,引起局部化脓和附近淋巴结肿大。
如发生丘疹性荨麻疹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护理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消灭臭虫、跳蚤、虱、蟠及其他昆虫。
2.局部治疗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樟脑乳膏或外用糖皮质激素等。局部合并感染时可外用抗生素。对出现大疱者,可无菌穿刺抽液。
3.系统治疗。
本文摘录自儿童皮肤病学(申春平马琳)
卢志豪诊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