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学年的第16个教学周,周一上午的第一堂课开启了级中药专业《中药炮制学》课程的理论课。刚过冬至的江南气候,随着冬雨来临,天气也寒意渐浓。走进阶梯教室的时候,就已见大部分同学在座位上打开了教材、准备了笔记本,等待讲课教师的到来。看不到刚经历第一学期考试周的疲惫,也没有上课铃之后才匆匆忙进入教室的同学。当发现教室里的音响系统发出一丝丝的干扰音,正在不知所措之时,第一排的男同学就主动协助查找原因,并有班干部迅速找来了教室管理科的工程师来解决了问题……一上午4个课时的教学过程,无论听讲、还是提问交流,课堂气氛非常融洽;直到上课结束,还有多位同学拿着笔记走到讲台前来探讨听课中的一些疑问。当我回到办公室和教研室两位老师说出的第一感受就是级中药班注定又是一个班风优良、善于交流而且悟性很强的优秀集体。与优秀的学习群体共同完成课程教学,无疑是促进我们精益求精做好教学工作的最强动力。值此开学伊始,谨以“凡药制造、品质为贵”的思想感受与同学们共勉。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功效难求,太过气味反失。
这里一个“贵”字,道出了中药炮制品质为贵的制药精神。
一副碾船,有惠夷槽的动人故事,讲的是打铁烫伤的铁匠,被华佗悉心医治,铁匠感恩而回报,锻造出碾药的药槽和碾轮,哪怕用量极少的细贵中药,也能全量碾成细粉。
一套锅铲,无论杭州的胡庆余堂还是北京的同仁堂,为避免铁器对药味功效的影响,只为制备《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的紫雪丹,毅然舍得用金银打造,制成金铲银锅、银铲银锅。
一味熟地黄,炮制工艺九蒸九晒,旨在使地黄的品质呈现色黑如漆、味甘如怡的最佳品质。九蒸九晒,时间的付出,追求的是质量。
一味炉甘石,火煅水飞、流水荡涤,旨在使坚硬的炉甘石成为洁净细腻的眼科用药,退翳明目而没有砂砾感,这是只有炮制能做到的用心制造。
一味半夏,虽有水玉之美名,但生半夏辛温有毒,生用能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传统炮制方法,对于半夏炮制后毒性降低程度的判断,是通过神农尝百草式的最直接的方式,眼看、口尝,直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
为了中药的功效,舍得等候,哪怕九蒸九晒;舍得成本,哪怕金铲银锅;舍得奉献,哪怕口尝试毒。
因此,中药的炮制,贵在仁心、贵在用心、贵在匠心。几千年来,以品质为贵的制药精神,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进程中,值得我们崇尚,传承、发扬。
往期精彩
海派炮制校友信箱:haipaipaozhi
.